訊(記者 孫云)90年前,中外重訪展雷士德工學院在上海建成開學,友人盡管辦學時間僅有約10年時間,雷士仍培養出中國城市規劃專家陳占祥、德工工程院院士顧懋祥、學院新“船王”曹文錦、感受法學家史久鏞、上海設計翻譯家草嬰、創新創意出版家作家任溶溶等一大批優秀人才。中外重訪展去年修繕完成后,友人這里入駐了上海創新創意設計研究院,雷士再次煥發出新的德工生機。昨天,學院新在上海市歐美同學會“訪醫教史跡處,感受憶百年雷士德”活動中,上海設計中外友人走訪曾為雷士德醫院的仁濟醫院西院和曾用作海員醫院的雷士德工學院等歷史建筑,共憶雷士德。
圖說:中外友人重訪雷士德工學院,感受上海創新創意設計新發展稿件配圖。主辦方供圖(下同)
亨利·雷士德是最早進入上海的外國建筑師之一。他在上海奮斗數十年,成為地產大亨,并興辦教育、醫療和慈善事業,并把遺產幾乎全部捐獻給上海。他成立的雷士德基金會至今仍在資助愿返回中國把學得的知識和技術造福中國人民的留英中國學者。據不完全統計,改革開放以來,受雷士德基金資助的中國學者累計起來已有千人之眾。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江明就曾經得到雷士德基金的資助,在英國利物浦大學進行合作研究。在活動中的圓桌論壇環節,江明院士分享了自己受益于雷士德基金的這段經歷。
此次活動由上海市歐美同學會留英語國家分會、浦東分會、虹口分會聯合承辦。上海市歐美同學會專職副會長兼秘書長鄒芳表示,回望歷史,雷士德工學院見證了中英人民友誼的發展與交流。在參觀中,大家既對重裝歸來的雷士德工學院興致盎然,不斷拿起手機拍下最佳視角,又對如今入駐上海創新創意設計研究院的各個創新創意工作室抱有十足的興趣。世界知名設計大師西蒙·柯林斯、孟菲斯學派創始人安東·西比克等大師的名字令人如雷貫耳,品牌創生、新材料等不同領域的工作室也讓歐美同學會的海歸和受邀的各國參觀者們駐足討論,一邊參觀,一邊謀劃如何將自己的工作領域與這些最前沿的創新創意進行結合。
在參觀后的交流環節,上海英國商會執行會長Stuart Dunn,著有《遺產與記憶——雷士德、雷士德學院和她的學生們》一書的徐匯區圖書館館長房蕓芳,《上海日報》歷史建筑專欄作家喬爭月,上海創新創意設計研究院首席運營官、世界設計組織前主席施維山,上海創新創意設計研究院戰略發展總監、生態孵化負責人張婕,上海英國商會商務拓展經理狄亞東,英國華威大學學生、上海交通大學交換生古羿安等也分享了各自的精彩觀點。